鲁达当和尚打一个成语是什么,半路出家的传奇人生
鲁达当和尚,打一个成语是“当头棒喝”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突然出现的启发或警告,使人对某事猛然醒悟。它源自佛教禅宗,原意是禅师用棒子打醒迷误的僧人,使其顿悟。在这里,鲁达当和尚的故事被用来形象地表达这个成语的含义。
你有没有想过,在《水浒传》这部古典名著里,有那么一个人物,他原本是个提辖,因为一场意外,走上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。这个人物就是鲁达,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鲁智深。他因为三拳打死镇关西,不得不逃亡,最终在五台山出家为僧,法名智深。那么,鲁达当和尚打一个成语是什么?这个成语就是“半路出家”。
鲁达的传奇人生

鲁达,原名鲁达,是北宋时期渭州经略府提辖。他性格火烈,嫉恶如仇,最见不得欺压百姓的恶霸。一次,他在街上遇到了金翠莲父女被恶霸镇关西欺凌,怒火中烧的他三拳打死了镇关西。这下可捅了马蜂窝,官府下令捉拿他,鲁达不得不逃亡。
一路东躲西藏,鲁达来到了代州雁门县。在那里,他遇到了一位金老,得知金翠莲已经成了当地富户赵员外的外室。鲁达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,决定出家为僧。赵员外早就买下了一道五花度牒,便建议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。
半路出家的成语

“半路出家”这个成语,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。它比喻中途改行,从事另一工作。鲁达原本是个提辖,因为一场意外,不得不出家为僧,这正符合“半路出家”的意思。
鲁达在五台山文殊院剃度后,法名智深。他虽然是个和尚,但性格依旧火烈,喜欢打抱不平。在五台山,他因为打伤了和尚,不得不再次逃亡。后来,他加入了梁山泊,成为了一百零八将之一,排第十三位,上应天孤星,担任步军头领。
鲁智深的江湖故事

鲁智深在梁山泊的经历,也是一段传奇。他性格豪爽,嫉恶如仇,在梁山泊中深受大家喜爱。他最著名的几件事,就是倒拔垂杨柳和拳打镇关西。
倒拔垂杨柳的故事是这样的:一次,鲁智深在梁山泊的菜园子里,因为一群泼皮无赖的挑衅,他一怒之下,将一棵杨柳树连根拔起。这一举动,让所有人都惊呆了,从此鲁智深在梁山泊中的威望更高了。
拳打镇关西的故事,就是鲁达原本的故事。他因为三拳打死了镇关西,不得不逃亡。他在逃亡的过程中,遇到了许多江湖好汉,也结交了许多朋友。
成语背后的故事
“半路出家”这个成语,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。据说,明朝时期,有一个书生,他原本想考取功名,但屡试不中。后来,他放弃了读书,改行做生意。他的朋友们都笑他“半路出家”,意思是中途改行,从事另一工作。
这个成语,后来就被广泛使用,用来形容那些中途改行,从事另一工作的人。它也比喻那些在某个领域里,中途改变方向,从事另一领域的人。
鲁达当和尚的影响
鲁达当和尚的故事,在《水浒传》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。他从一个提辖,变成了一个和尚,这个转变,不仅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,也影响了梁山泊的命运。
鲁达在梁山泊中的地位,虽然不如宋江、卢俊义等人的高,但他却是梁山泊中的一位重要人物。他的性格豪爽,嫉恶如仇,深受大家喜爱。他的故事,也成为了《水浒传》中的一大亮点。
鲁达当和尚打一个成语是什么?答案是“半路出家”。这个成语,不仅符合鲁达的经历,也符合他的性格。他原本是个提辖,因为一场意外,不得不出家为僧,这个转变,正是“半路出家”的最佳诠释。鲁达的故事,也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大经典。